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0525MA31D6LQ7M | 林培洪 |
林丽虹 | **省**市**区 |
**省**市**县**镇**路1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一都110kV线路工程 | |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D4420-D4420-电力供应 |
| **省**市**县 |
经度:118.13275,117.82899 纬度: 25.37962,25.45356 | ****环境局 |
| 2022-11-15 |
泉永环评〔2022〕表113号 | 无 |
| 3349.43 |
37 | **** |
****0525MA31D6LQ7M | **网绿****公司 |
914********107188D | **网绿****公司 |
914********107188D | 2024-10-24 |
| |
2025-02-27 | 2025-03-27 |
| http://www.****.cn/html/main/col63/2025-02/27/202********054****12438_1.html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①**单回110kV架空线路工程,线路起于已建220kV**变110kV出线间隔,止于已建的110kV一都变进线间隔。本工程线路路径长约35.6km,其中**单回路铁塔架空线路约13.7km,**同塔四回线路架设本期单回挂线约0.4km,利用110kV坑都线已建同塔双回线路本期单侧挂线长约21.5km; ②一都110kV变电站110kV间隔改造工程:将一都110kV变电站空气绝缘敞开式设备(AIS)改造为六氟化硫气体封闭式组合设备(GIS),并扩建110kV**、吴山间隔; ③**220kV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工程:本期扩建220kV**变110kV一都出线间隔1个。 | ①**单回110kV架空线路工程,线路起于已建220kV**变110kV出线间隔,止于已建的110kV一都变进线间隔。本工程线路路径长35.217km,其中**单回路铁塔架空线路12.845km,**四回路铁塔架设单回导线0.395km,**双回路铁塔架设单回导线0.478km,利用110kV坑都线已建双回路铁塔架设单侧导线21.499km; ②一都110kV变电站110kV间隔改造及扩建工程:将一都110kV变电站空气绝缘敞开式设备(AIS)改造为六氟化硫气体封闭式组合设备(GIS),并扩建110kV**、吴山间隔; ③**220kV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工程:本期扩建220kV**变110kV一都出线间隔1个。 |
******~一都110kV线路工程线路长度与环评方案相比线路长度减少0.383km,线路最大横向位移为70m,线路路径基本一致 | |
|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落实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生态防范措施。施工期间要采取保护表层土壤并回用、弃渣和土石方临时堆场配套挡土墙、排水设施等有效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并尽可能减少植被砍伐。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恢复临时占地及塔基植被和生态功能。 | 已落实。 施工单位严格落实了生态防范措施,对剥离的表土、弃渣和土石方等临时堆场采取围挡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架空线路跨越林区时采取了高塔跨越,未砍伐线路下方植被,仅对塔基占地处植被进行砍伐,减少了植被砍伐。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了平整恢复和植被恢复。 |
无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环评批复: 文明施工,建筑垃圾及时清运。 环评报告: ①工程开挖土石方临时堆砌时应尽量选择周边空地,工程结束后及时进行回填并压实; ②项目产生的弃渣严禁随意丢弃,统一清运至相关部门指定场所处置; ③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在施工场地随意丢弃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政府指定地点,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 | 已落实。 环评批复: 施工单位加强了文明施工,建筑垃圾均已及时清运,经调查,未在施工场地发现建筑垃圾乱堆乱弃现象。 环评报告: ①工程开挖产生的土石方均临时堆砌在工程周边空地,工程结束后,已及时回填并压实,无弃方产生; ②本项目间隔改造扩建、线路基础开挖产生的土方均已回填、平整,无弃土弃渣产生; ③施工单位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对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政府指定地点处置,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了清理。经调查,未在施工场地发现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乱堆乱弃现象。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环评批复: 落实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生态防范措施。施工期间要采取保护表层土壤并回用、弃渣和土石方临时堆场配套挡土墙、排水设施等有效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并尽可能减少植被砍伐。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恢复临时占地及塔基植被和生态功能。 环评报告: 本期间隔改造及扩建工程: ①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尽可能恢复原状地貌,做到“工完、料尽、场清、整洁”; ②应严格控制施工占地,临时施工机械设备和设施、****电站永久占地范围内,从而减少工程建设对站外区域地表的扰动影响; ③施工土石方临时堆土就近集中堆放并用土工布遮挡维护,用于场地回填;堆土场严禁贴近桥墩台或在其他构筑物附近,不得设立在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周围。 线路工程: ①**塔基施工应设置临时挡土墙、排水沟;开挖土石方应优先回填,无法利用****政府指定地点处置,减少土石方堆砌对地表植被的破坏;表层所剥离的15~40cm耕植土应临时堆放,采取土工膜覆盖等措施,用于后期的覆土绿化。对**铁塔周围土质松散,无植被或植被稀疏地形,必须砌护坡或挡土墙,并留有排水边沟,以防止水土流失; ②施工时应尽量维护自然地形、地貌,尽量选择全方位不等长接腿铁塔,配合小基面基础设计,尽量保留基坑中间土体,尽可能减少尖峰土石方量,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尽可能少开挖土方量。要求做到文明施工,合理堆放弃土、弃渣,尽可能少地破坏周围的原始植被; ③**线路工程设置7个施工料场及牵张场,尽量选择周边地势平坦的未利用地进行布置,减少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恢复施工料场及牵张场的植被; ④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运输应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等,减少施工便道临时占地对植被破坏; ⑤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植被及野生动物的保护,严禁随意践踏施工区域以外的耕地及植被,严禁捕杀野生动物; ⑥对于塔基区临时占地所破坏的植被,施工完毕后按照原有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覆土绿化、植被恢复,植被恢复可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植被种类优先选用本地物种。 | 已落实。 环评批复: 施工单位严格落实了生态防范措施,对剥离的表土、弃渣和土石方等临时堆场采取围挡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架空线路跨越林区时采取了高塔跨越,未砍伐线路下方植被,仅对塔基占地处植被进行砍伐,减少了植被砍伐。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了平整恢复和植被恢复。 环评报告: 本期间隔改造及扩建工程: ①施工结束后,已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了清理,并恢复了原状地貌,做到了“工完、料尽、场清、整洁”; ②严格控制了施工临时占地,临时施工机械设备和设施、****电站永久占地范围内,减少了工程建设对站外区域地表的扰动影响; ③施工土石方临时堆土就近进行了集中堆放并用土工布进行了遮挡,已用于场地回填,无弃土产生,不需设置堆土场。 线路工程: ①**塔基施工时设置了临时挡土墙、排水沟;开挖土石方均进行了回填,无弃方产生;塔基处表层所剥离的耕植土均进行了临时堆放,采取了土工膜覆盖等措施,并已用于塔基及临时施工场地回填及植被恢复。土质松散,无植被或植被稀疏地形的**塔基周围设置了护坡和挡土墙,并设置了排水边沟,防止了水土流失; ②施工时根据自然地形、地貌,选择了全方位不等长接腿铁塔,并选择了小基面基础,并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减少了土石方量的产生。施工单位加强了文明施工,开挖土石方均进行了回填,无弃方产生,减少对工程周围的原始植被的破坏; ③**线路工程设置了7个施工料场及牵张场,选择了周边地势平坦的未利用地和荒地进行布置,减少了施工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已对施工料场及牵张场进行了植被恢复; ④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运输已利用沿线耕路、田埂及林间小道等现有道路,减少了施工便道临时占地对植被破坏; ⑤施工单位加强了文明施工管理,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了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加强了施工人员对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减少了施工人员对耕地及植被践踏,未发生捕杀、伤及野生动物的现象; ⑥对于塔基区临时占地所破坏的植被,结束后已按照原有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覆土绿化、植被恢复;植被恢复采用了灌、草结合的方式,并优先选用了本地物种。 | |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落实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生态防范措施。施工期间要采取保护表层土壤并回用、弃渣和土石方临时堆场配套挡土墙、排水设施等有效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并尽可能减少植被砍伐。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恢复临时占地及塔基植被和生态功能。 | 已落实。 施工单位严格落实了生态防范措施,对剥离的表土、弃渣和土石方等临时堆场采取围挡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架空线路跨越林区时采取了高塔跨越,未砍伐线路下方植被,仅对塔基占地处植被进行砍伐,减少了植被砍伐。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了平整恢复和植被恢复。 |
/ |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